数树禽鸣一院花,小住三日已忘家。
汝瓷天青真名世,半隐窑中见芳华。
对于蒲石山居的主人来说,往山中来,是他脑海中闪过几次的念头,这念头像扑翅的飞鸟,后来就落巢,扎了根。然后是攒钱,攒了几年,终于动工,建了这么一座几层的院落,无论室内的整体构局摆设,还是细微如庭院里的一处顽石,都融入了山居主人的思考,整个民宿的设计,他坚持亲力亲为。繁华都市中逐渐消磨人的活力,对于他而言,在一个小城的近郊,专注于景德镇古老的御窑柴窑烧制技术的传承,然后建一座山中居所,用来传播传统的汝瓷柴烧文化,是他许诺自己内心在红尘之外的一汪清泉。这清泉,沉凝着山居主人的审美,对生活的感知,和文化气息。据说,他想做的民宿,希望是有幸接纳五湖四海里喜欢山水气息,喜欢古老的陶瓷柴烧的朋友的。
初到山居,入眼便是庭前的半盏浅沼,在日光下,明晃晃的,像小仙女遗落的梳妆镜。沼里的水,只有两指深,水底铺着粗拙的鹅卵石,婆娑的藤蔓越过院墙,四处悄然无声,却见一只蝴蝶飞过,洁白的翅上,绣着红的褐的斑点,在这寂寞的山间,为何有如此快乐的蝶呢?朦胧之中,仿佛它是从我内心飞出来的,是另一个自由自在飞翔的我?闭目沉凝之间,我仿佛又化为浮萍,躺在池心,感受日月更替, 四时光景,群山抱着山居,山居抱着我,而我,抱着欢喜。
信步走进山居,有瓶中兰草,有回廊幽深,有茶禅流香,可以读书品茗,可以觥筹交错,可以凭栏眺望。缓缓而行,见东瓶西镜,错落布置着陶瓷点缀,观瓷之色美,在于色是瓷釉本身晕开的姿态,没有人为造作的痕迹,一抹月影,一描天青,一方釉白……整个空间里韵味不止,风华流淌。问及山居的主人,言称室内所陈设的陶瓷,皆为自家所制,都是柴烧的精品。这些作品,都来源于景德镇的汝瓷名窑文心素器,令人耳目一新的是,山居还安排了参观柴窑烧制的活动,来到一座两层的徽式建筑前,周围环绕着翠竹和花草,门牌上书“文心素器”四字,笔法苍劲,力透纸背,衬托着窑主的不俗。窑主石骏老师是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陆涛的关门弟子,也是蒲石山居主人兼设计师,身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他显得十分平易近人,在这里,客人们既可以体验手工拉胚,吹釉,用双手去触摸瓷土的细腻,把握胚体的曲线;也可以和石骏老师一起,见证景德镇绝无仅有的汝瓷柴窑,体会它们透出的温度,萦绕在瞳孔中的火光,轻嗅到松木燃烧时的熏香,这是在景德镇其他地方,所不能感知到的动容。窑主石俊老师出生于景德镇汝瓷柴烧的世家,无论是汝瓷的工艺精髓,还是柴窑的结构原理,都了然于胸,他言及昔日的景德镇御窑厂一直没有停止对汝瓷的烧造,其中许多的精品亦受到当时皇帝的追捧,随着时代变迁,汽窑和电窑的便捷性,成品率高逐渐代替了古老的柴窑烧制的复杂,成品率低,然而柴烧陶瓷的精致韵味是现代化窑炉所烧制的陶瓷所不能比拟的。石俊老师决定做陶瓷柴烧传承人,是一条非常小众艰难,却又非常值得的道路,他的心路历程,和柴烧汝瓷背后的故事,使得大批的到访者慕名而来。
辞别文心素器的窑主之后,回到山居里,登上二楼,客房各具特色,都有着自己的名字。客房的门边,抬眼就看见檀木的沉稳包裹着瓷的青白,“如意”“海棠”“玉兰”这样的名字,款款舒展在青玉瓷中。推开一间客房的门,有温馨的阳光,有盆栽的花草,有复古床铺,目之所及,是静谧的味道。推开窗,是天色,是山麓,天色是碧湛湛的一抹,山麓青郁郁的连环。极目远望,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,嫣然似有,再看却无。四顾无声,云闲方外,席地而卧,岁月无忧。夜幕来临,所有的山影黑沉沉睡去,零零落落的灯火却醒来。到了饭点,山居自带的膳房,被众多的酥油灯笼出一个温暖的感觉,灯罩有着莲花的外表,远处一看,还有点莲花盛开的感觉,玄色壁炉里,燃烧着的松木隐隐含香,整个膳房温暖如春。用过颇具特色的膳食之后,在庭院里,侧耳倾听细风拂过芭蕉叶的温柔,纱幔里可以品茶,是乌龙的清香,拿起汝瓷柴烧杯品茶的时候,那种温润的感觉,是市面上的茶杯无法媲美的,大概唯有琼浆一般的釉料,和特殊的烧制方法,才能让人品到玉杯瘦而不骨的味道。月光透过纱幔的灵犀,是不可多见的美色。夜深了,在书房里拿起几本书,文字流过指尖的感动,是聒噪的生活里,不曾静心感悟的涟漪。
择一座城,做一次山人,烧一次柴窑,品一抹天青,方可告慰半生。